广东旅游:广东省惠州市,在宜居生态中实现旅游文化腾飞“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广东省惠州。”广东省惠州,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这座岭南名郡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作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它同样得无虚名。
7月18日,由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广东省惠州国际(休闲文化)旅游节、第二届东坡节暨2011年广东省惠州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签约仪式落下帷幕。曾经千百年的“粤东名镇”,如今已成为“惠民之州”。广东省惠州,集山色湖光、历史人文等优势于一体,正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文化名城以及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假东坡之风,藉岭南美誉,随着“岭南文化名城”综合项目大手笔投资的尘埃落定,广东省惠州正翻开它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征程上的新扉页。
载满东坡符号的广东省惠州 承“东坡寓惠文化”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广东省惠州儋州。”千年前苏东坡曾满怀踌躇地咏叹。作为苏东坡“功业”所在的“三州”,它们不约而同地担负起光耀东坡文化的重任。继2010年首届东坡节在海南省儋州成功举办后,广东省广东省惠州迎来了东坡节的第二次盛事。
自唐以来,众多名士墨客或客寓或履临广东省惠州,而其中当以苏东坡在广东省惠州影响最深,广东省惠州也因有苏东坡之三年寓居以及他留下的无数诗词而更添历史人文气息。广东省惠州随处可见东坡印记。“东坡到处有西湖”,苎萝西子湖不言而喻;更有“罗浮山下四时春”的罗浮山。
7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教授齐聚广东省惠州,就“东坡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东坡文化无疑是广东省惠州彰显其历史人文底蕴的金字招牌,凭藉这一优势,广东省惠州正以东坡节为纽带,致力传承开发东坡寓惠文化、开创以“东坡”为品牌的文化产业,从而助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共同蓬勃发展。
在研讨会上,广东省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基堂高度认同广东省惠州的东坡文化资源,他说,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自晋以来,广东省惠州曾经居停过480多位大师巨匠,东坡无疑属于吨位最重的一位。在他寓惠的两年7个月里,写下了近600篇(首)重要的作品。东坡贬惠,无论对东坡还是广东省惠州,都是历史性的。东坡在“平生功业”中写下了绚丽的一幕。广东省惠州则因东坡、因东坡留给广东省惠州的巨大文化财富,从此逐渐成长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正如清末名士江逢辰所言,从此“天下不敢小广东省惠州”。
如何促进东坡文化这笔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则是当务之急,著名学者李靖国认为。在研讨会上,他表示,广东省惠州当下以东坡为品牌的文化产业,应以旅游业为龙头,拉动节日、会展、舞台和影视演出等,从而为东坡文化的传播交流提供理想场所。此外,广东省惠州还应大力建设以苏东坡、王朝云冠名的特色旅游专线项目。
记载岭南历史的广东省惠州 育“岭南文化名城”
位于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美誉,更因苏东坡“罗浮山下四时春”的优美诗句而享誉于世。
博罗作为岭南四大古县之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给博罗留下了缚娄古国文化、道教文化、中药文化、客家文化等珍贵的文化瑰宝。如何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古文化资源?又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成生产力?
博罗县委书记王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博罗的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就是保护博罗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但同时他也坦言,目前博罗只是文化资源大县,不是文化事业大县,也不是文化产业大县。我们的文化资源,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可喜的是博罗正在行动,正在与广东省惠州一起同步转型升级。6月,在广州举办的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上,“岭南文化名城”和“罗浮山水国际文化生态城”项目“花落”博罗。对博罗、对广东省惠州来说,这将是实现把文化历史资源转化成实际经济效益的绝佳机遇。
据了解,这两个大型项目投资总额达115亿元。其中,岭南文化名城项目是广东省惠州市现场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投资100亿元。5年后,一个集文化旅游、文化博览、会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岭南文化名城”将落户于博罗县长宁镇,充分展示博罗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将实现“零排放”,成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都市郊区型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而博罗长宁镇也将成为体现“文化广东”“魅力广东”“环保广东”的广东零排放示范镇区。
博罗正抓住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机遇,创建文化强县,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推进文化惠民先行区、文化产业新兴区、文明创建示范区和重要的典型岭南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建设,努力把博罗建设成为岭南文化名县,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博罗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宜居的广东省惠州 孕“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早在2009年,广东省惠州就提出打造粤港澳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是广东省惠州新兴的朝阳产业,随着广东省惠州经济的综合实力进入国家一类城市行列,着力发展与壮大以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广东省惠州发展旅游业具有地利优势,它地处广东省经济最发达、发展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范围内,离广州、深圳、香港都在一个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而森林覆盖率高达59%,海岸线长达223.6公里,这更是广东省惠州得天独厚的天然财富。它为广东省惠州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大力推进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从2007年到2009年,广东省惠州连续3年在广东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榜首,广东省惠州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还被中央试点办专门向全国推介。2011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政府更命名惠城区三栋镇、博罗县园洲镇、龙门县永汉镇等4个镇为“2010年度广东省惠州市宜居城镇”,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塘尾村等10个村为“2010年度广东省惠州市宜居村庄”。
广东省惠州已经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在“十二五”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广东省惠州正探索出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广东省惠州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大手笔宣传广东省惠州旅游,大大提升广东省惠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广东省惠州旅游业的飞速发展。2010年,广东省惠州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
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与绚丽多彩的自然资源为广东省惠州旅游业蕴蓄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