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行业而言,经验积累使得推广或者产品设计更加成熟,但是往往也会将自己套牢,忘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位置,为二十一世纪的旅行者做设计。
前两天跟一位4S店的市场经理聊天,他说了一件很无奈的事。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与高端客户的互动,4S店计划在年底策划一场美国西海岸自驾游活动,全程12天左右,要求自驾1号公路和66号公路。为此,他们接洽了两家做自驾游的公司,一家旅行社报价2万多,一家俱乐部报价4万多,虽然价格相差近一倍,但是4S店还是倾向于选择4万多的报价。笔者了解到,两家公司给出的线路差不多,其中1号公路和66号公路是4S店要求的,住宿标准也差别不是很大,而这一条行程设计也相对成熟,不少旅行社都操作过,应该说是轻车熟路了,但是为什么4S店还是会选择更贵的?
在继续聊天中笔者发现,4S店也希望节省成本不要太贵,但是无奈旅行社没有办法理解他们的需求,预计整个行程没有办法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这位市场经理说,旅行社的行程重点没有放在自驾游途中,更强调目的地,比如说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旅行社的行程说明就只有两地自驾车需要多少小时,然后是在洛杉矶住哪家豪华酒店,玩哪些景点,到了旧金山住哪家酒店,玩哪些景点,将自驾旅途当成了大巴车一样的路程,这样的行程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将想要的效果告诉旅行社,但是旅行社仍然不得要领。
而另一家俱乐部就不一样,行程的重点全部都放在驾车途中,应该在哪里走走停停,不吃团餐,饿了找餐馆吃饭,不住在豪华酒店而是汽车宿营地,寻找公路上最美的风景,而不是开车累得要命,到了旧金山逛各种景点。这份看起来比旅行社更节省成本的行程,报价却比旅行社更高,而且4S店更愿意选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位市场经理说,两份行程的比较结果,俱乐部比旅行社更懂他们的需求,他们不一定要逛各种景点,不一定要住豪华的大酒店,而是希望体验自驾途中的乐趣,发现自驾途中的惊喜,赶走疲惫,即使艰苦一点的住宿条件也无所谓,简单一点的饮食标准也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特色。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就在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的公司计划组织员工去日本旅游,看了几家旅行社的行程都不甚满意,但是因为是部门出游,自由行也不方便,只好选择一条还算满意的线路,虽然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产品。前段时候,某古城的营销负责人在与记者交流的时候,希望记者多宣传推广古城的景点,但是实际上随着旅游群体越来越成熟,一些古城、古镇的旅游景点再也不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像大理和丽江,周庄和凤凰,这些地方的旅游吸引物不再是具象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地民风与客栈、咖啡店、特色店组合形成的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往,很多承受着沉重工作压力的人,迫切需要一个慢生活环境,让自己得到片刻的放松,在咖啡店里发呆,在小溪流水中嬉戏,感受静止的时间。
不久前,腾讯CTO张志东在辞职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深知公司所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需要领导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决不可以倚老卖老。”互联网行业变化得很快,经验往往成为桎梏,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从业人员年轻化就是很好的体现。对于旅游行业而言,经验积累使得推广或者产品设计更加成熟,但是往往也会将自己套牢,忘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位置,为二十一世纪的旅行者做设计。不可否认,观光旅游游客是旅游业发展中强大的队伍,产品设计越来越标准化,近年来度假旅游游客的增加,旅行社产品又走向了个性化定制,但是当旅行社都以为自己了解用户的需求时,用户却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声音。
度假形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要求有更深的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往往以为更深的体验就是住豪华酒店,在一个地方逛更多景点,实际上这种想法还是深度的观光,而不是度假,更算不上旅行。人们对旅游的渴望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参观历史古迹和体验自然风光了,而是期望体验目的地的生活,与当地人交流,购物,寻访,发呆等等,或者像上面说到的自驾游一样,体验在路上的风光,而不仅仅是将公路当作不得不跨越的距离。蔡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