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邵阳发展 ,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全力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则是首选 ,是建 设“五个邵阳”最大的项目之一。
一 、理由
1 、邵阳的魅力特色在西南部。这些特色在于当地的生态和文化 ,且集中在西南部:世界级非遗景观新宁崀山 ,中国第一牧场”南山牧场;国家级旅游资源城步两江峡谷 、武冈云山 、绥宁黄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吊龙 、武冈丝弦、绥宁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挑花和呜哇山歌等;武冈千年古城、城步诸葛城,魏源、蔡锷名人名居;隆回的梅山文化,城步的巫傩文化和南方杨家将文化,隆回、新邵的医药文化,新宁崀山的帝王文化、将军文化;隆回花瑶风情,城步苗侗民俗等等。这些都是邵阳生态文化魅力之所在 ,极具开发价值。
2、邵阳的旅游潜力在西南部。邵阳的生态和文化虽具魅力 ,但养在深闺;虽然古朴,但还落后;虽具潜力 ,但需开发。我们不得不承认 ,无论是人的思想观念 、区位条件 、开放程度 ,还是人均收入 、区域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市都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逐步下降的态势。站在统筹我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在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前提下 ,市委、市政府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 ,集中人力 、物力和智力 ,全力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缩短西南与东北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尽快拉长这条短腿。
3、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直指西南部。十七届六中全会 ,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帷幕 ,给我市西南部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国家十二五规划 、国家扶贫开发纲要等 ,在政策体系 、财税支持 、投资倾斜 、金融服务 、产业扶持和生态建设等方面 ,都为我市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相继出台 ,为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 、措施
1、整合主体。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 ,不是哪一个县(市)的事 ,也不是哪一个县(市)所能够独立担当的。其主体应该是在市委 、市政府领导下 ,包括各县(市)在内的全市上下。要打破单个县(市)单打独斗的模式 ,整合资源 ,在统一领导机构的部署下联手打造。
2、统一规划。尽快研究制 定《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立足 于《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子规划 ,确定发展目标 、战略思想 、竞争内核和品牌形象 ,把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融入大湘西发展之中 ,力争把邵阳西南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经济强区和有较强竞争力 、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3、强化保护。加强立法保护 ,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摆到更高位置。注重优化现有生态 ,加大对名山名水 、文物古迹 、珍稀树种和奇石怪洞的保护力度;注重对本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 ,力争打造出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4、协同开发。按照规划定位 ,将各个县(市)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整体打包争取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协同开发。
5、整体宣传。树立整体宣传意识 ,出台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整体宣传方案。各个县(市)的景区景点要有区域内其它县(市)的景区景点的宣传 ,不再只顾宣传自己。建立优惠政策 ,凭区域内各县(市)景区景点门票 ,享受其它县(市)旅游优惠。
6、统一服务。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 ,统一的服务标准 、统一培训从业人员 、统一管理从业人员。
三 、关键
1、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我们可以错过昨天 ,但再也不能错过今天。面对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必须抢抓机遇 ,全力以赴 ,以对邵阳生态 、历史 、人文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 ,全力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
2、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站在建设邵阳有史以 来“最大的项目”高度 ,组建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 ,在项目申报 、项目实施 、行业管理 、利益协调等方面 ,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功能。
3、要有强烈的集结意识。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造邵阳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强化集结意识,消除内部竞争壁垒,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
4、要有坚强的人才支撑。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人和乡土能人的培训 ,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管理 、营销策划人才。
作者: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蒋伟来源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