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承载着我国海防史上一段比较完整的历史。这里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历来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留。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岞山“岞山八景”之一“龙喉晓烟”有惠安第一胜景的美誉,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狮石晚照”的狮石台曾经是戚继光操练水兵的指挥台又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城外半月海湾,着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着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栗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o.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一照墙。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扞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明代守丞丁少鹤曾有诗句赞道:“孤城三而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
特色景观
古城门
城内有四个城门,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墙。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把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落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我想,这就是关帝庙香火鼎盛的缘故吧。西门的两道城门如今依旧完好地保留下来。荫凉的城门下摆有几个小摊子,摊主相互拉着家常,手不忘挥动自制的掸子赶着飞过的蝇蚊。新枝、野花在城门墙头留下春的影子,陈年古榕的须根垂下,默默感受着古城的一切。
古城墙
对于崇武来说,石头就是小城的灵魂。周长2567米的花岗岩古城墙承载着小城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从前以来,把历史的记忆一直留到了今天。
古民居
顺着城门一直向里走,外边的嘈杂似乎隔于城门外,老街出奇地静。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
惠女服饰
惠女的服饰就是被风趣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
龙喉晓烟
有惠安第一胜景的美誉,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龙头”立在大岞山海边。站在“龙嘴”,可以观看海景。“龙头”附近的山上也是怪石嶙峋,千奇百怪。而“龙喉”的上颚,形态逼真。旁边的一块条石如舌头状,但已断裂成几段。在“龙喉”处堆积有一些砂石,据称底下是一条通道,有2公里左右。由于海浪冲击或者下雨,“龙头”就会冒起烟雾,煞是奇观,这也是“龙喉晓烟”的来历。
自助指南:
1、门票价格:50元(包括古城及雕塑公园)。
2、开放时间:7:00-19:00
3、交通指南:要到崇武古城的人,可以先坐车到泉州车站,从泉州车站有直达惠安崇武的车,价钱在10-11块。
4、最佳旅游时间:崇武古城内的建筑一年四季都是不变的,不过崇武古城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海边,去完崇武古城还可以去海边充分享受一下海边的另一番情趣,所以崇武古城还是夏天去比较合适。